读书笔记之——《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下)

2025-06-15

引言

本博文为本人阅读《图解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思履注)》这本书籍的阅读笔记。 记录本人读书过程的心得以及摘抄的一些句子。 本博文仅供本人学习记录用。


由于篇幅过长,对于本书的阅读笔记会分为上中下三个博客来开展: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之—— | |

其中上篇为《孙子兵法》,中篇和下篇为《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混战计

19. 釜底抽薪

📕 %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与之抗衡,而是间接地削弱它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转弱为强。
  • 计名出自北齐魏收所写的《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本义是把柴火丛锅底抽掉(使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运用在军事上,则是可以指切断敌人的供给来源,从根本上动摇敌人的军心和士气,使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一举战胜敌人。
  • 水之所以可以沸腾,全靠火,而火则是阳中之阳,锐不可当,但火本质上是由“薪”而来的,接近它并没有害处。力不可挡而势可消
  • “釜底抽薪”要看准时机,如果不足以灭掉釜底之火,那么不仅不能彻底止住釜中的沸水,还会制造出大量呛人的烟。也即如果不具备抓住问题最关键环节的能力,就应该慎用。
  • 此计包括的含义如下:
    1. 先治本后治标。只有先找出根本,从根本入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2. 去其所恃。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破坏其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就可以造成强烈的打击。
    3. 攻心为上。作战主要靠的是士气,对敌人展开强大的心理攻势,从内部瓦解敌人,削弱其实,我方即可毫不费力取得胜利。
    4. 以柔克刚。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 浑水摸鱼

📕 % 原文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其力量虚弱而没有主见这一弱点,使敌人顺从我,就像人顺应天时到了夜晚就要入室休息一样。
  • 计名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本义是趁着水浑把鱼捉住,比喻乘乱捞取利益。用到军事上,指的是当敌人内部出现混乱的时候,趁机夺取利益或夺取胜利,是一种乱中取胜的计谋。
  • “浑水摸鱼”应用到军事上不能只靠等待,而应该主动去制造可乘之机。一方主动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以借机行事。
  • 故此,此计的关键是把“水”搅浑了,然后趁着敌人摸不清我方真实意图的时候,果断采取行动,给对方致命一击。
  • 面对想要浑水摸鱼的对手时,首先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千万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情况,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弄清楚,不能给对方可乘之机。
  • 浑水摸鱼中的“鱼”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可制服的敌人;可获取的利益;可利用的时机;可凭借的条件;可争取的力量。
  • 而对于“浑水”又可以分为两种:水本来就混浊,我方抓住机会,乱而取之;水本来水清澈的,我方故意将水搅浑,再趁乱摸鱼。

21. 金蝉脱壳

📕 % 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保存阵地的原型,进一步完备作战态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方却趁机秘密转移了主力,安然躲过了战乱之危。
  • 计名出自《元曲选·朱砂担》
  • 本义是蝉在蜕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用到军事上,指的是留下虚假的外形来稳住敌人,自己则暗中撤退或转移,以实现脱离险境或迂回到其他作战地点的目的。走而示之不走的策略。
  • 保存阵地的原型—>友军不怀疑、敌军不敢妄动。进而暗中转移兵力。
  • 本质上,此计是用诡诈之术迷惑敌人,伪装和掩护真实的行动企图。而“金蝉脱壳”的关键在于“脱”字,而面对不同的敌人,脱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 运用此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选好时机;其次,只要还存在胜利的可能,就应该继续战斗下去,非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再者,如果败局已定,必须及时撤离,决不可孤注一掷。
  • 使用此计需要认真分析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切要做好保密工作,绝对不能在敌人面前漏出半点破绽。

22. 关门捉贼

📕 %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对于弱小的敌人本应围而歼之。不过,对于那些看起来势单力薄的小股顽敌,不宜穷追远赶
  • 计名出自《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 意思是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 军事上,与兵家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相近。
  • 捉贼之所以必须关门,不仅是为了防止敌人逃走,而是防止其逃去后为别人所得而利用。并且,对于逃跑的敌人就不要再追,防止中了诱兵之计。
  • 此计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策略。对于小股的敌军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策略。

23. 远交近攻

📕 %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当作战目标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攻取靠近的敌人就有利,越过近敌去攻取远敌就有害。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是我方与邻近者乖离的情形。
  • 计名出自《战国策·秦策三》,范雎一计,灭六国,兴秦朝。
  • 是一种高明的外交谋略,指的是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 但采用此计时,一定要认清形势,谨慎选择要联合的对象,否则有引火烧身的危险(如: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当然反过来则是对的,可以认为宋朝中计了两次~)
  • 远交近攻是一种分化或防止敌方联盟,达到各个击破的战略策略。

24. 假途伐虢

📕 %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对于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服时,我方应立即出兵援助(以不侵犯其利益为诱饵,利用小国侥幸心理),我方得以借机(打着保护小国的旗号)扩展势力。
  • 计名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 此计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达到消灭对方或夺取对方要地的目的。其关键在于“假途”。善于寻找假道道借口,善于隐藏假道道真正意图,突然出动奇兵,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在军事上,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待达到目的之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
  • “假途伐虢”有三大特征:
    1. 托名。以堂皇的名义或诱以厚利建立假联盟
    2. 借机。趁势发展自己的势力,站稳脚跟,控制联盟对象。
    3. 过河拆桥。灭掉假联盟对象,自己控制局面。
  • 在商业活动中,假途伐虢之计,是自己在遇到经济危机或其他不利因素时,想出策略和计谋争取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时机或者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深入其内部同他们拉好关系,获得长久发展,完成自己的真正目的。

三十六计——并战计

25. 偷梁换柱

📕 %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频频变动友军的阵势,暗中抽换其主力,使其自取灭亡,而我则暗中控制它、吞并它。这就像控制了车轮就控制了车子的运动方向一样,而为我所用。
  • 愿意指偷偷用梁来换柱。后来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偷天换日”,“偷龙转凤”
  • 军事上,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使其为己方所用。

26. 指桑骂槐

📕 % 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强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办法来诱导他。主帅强刚居中间正位,便会有部属应和,行事艰险而不会有祸患。
  • 本意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杀鸡儆猴”
  • 作为计谋,本是一种间接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还可以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己方的军事行动。
  • 对于弱小的敌人,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办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以威慑他。
  • 此计一般是上位者控制下位者用的。当然,下位者也可以用此来吸引上位者,避免上位者没有听到下为者的声音~

27. 假痴不癫

📕 %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 宁愿假装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动,也不要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趁着冷静,不露出真实动机,如同雷霆掩藏在云雷后面,不显露自己。
  • 此计出自《左传·僖公二年》,也由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转化而来
  • 本意指的是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 军事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举行兵变,主要为了麻痹敌人,以便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起攻击。二是作为一种愚兵之计,假装归顺,在取得信任后,再一举将其消灭。
  • “假痴不癫”重点在于一个“假”字。就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则是特别清醒。
  • 作为政治谋略,则是韬光养晦之术(以退为进,后发制人),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留给人以庸碌无为的假象,借此隐藏自己的志向或才能,以免引起对手的警惕。
  • 在形式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示弱,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到时一举消灭敌人。

28. 上屋抽梯

📕 %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 故意(露出破绽)使敌人觉得方便(进攻我方),引诱它深入我方,然后截断它的后援和接应,使其陷入绝境(敌人抢腊肉而)中毒,便会失去原有的地盘。
  • 本义指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 唆使、引诱或资助对方,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他自认为很好的位置。当对方正沾沾自喜的时候,我方突然停止援助或切断其退路,置对方于前进不得,后退不能的尴尬地位。这是对付强敌的有效方法。
  • 此计的关键是先不动声色诱敌上屋,而不留下一丝痕迹;然后突然抽梯,完全不留给对方可乘之机。
  • 制造假象,让对方觉得大好时机到了,着手行动。假象中掩盖圈套,如果敌方果真采取行动,一定会落入圈套,走向失败了。
  • 使用此计要充分估计对方的力量,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应该给其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敌人以方便,等待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后,即可拆掉梯子,逼迫敌人按照我方的意志行动或者围歼敌人。
  • 诱敌就要知道敌人的喜好对应投放诱饵。对于贪婪的敌人,以财货为诱饵;对于放荡淫逸的敌人,以美色为诱饵;对于好大喜功的敌人,以我方弱易战为诱饵;对于贪功图名的敌人,以权利为诱饵。。。。。。

29. 树上开花

📕 % 原文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 借助别人的局面,把我方的弱小力量装点成阵势强大的样子。鸿雁飞到山上,落下来的羽毛可以用来做装饰,增加气氛。
  • 意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树本无花,经过精心伪装,就会看上去有花了。用在军事上就是通过伪装使自己看起来十分强大。
  • 要使用此计,有三大要点:
    1. “布势”。这是对形式的重视。而形式通常是为内容服务的。
    2. “剪贴”。当树需要用花来点缀时,人为的剪纸贴花,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花的真假。
    3. “威敌”。强调与联军配合作战。
  • 一般是形势对自己不太有利的时候,借用其他一切可以借用的力量虚张声势,有意造成大举进攻的态势,是以假乱兵的疑兵之计。
  • 在商业上则是经营者善于制造声势,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

30. 反客为主

📕 % 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 乘着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它的关键要害部分,循序渐进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 原意是: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来泛指在一定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对手。
  • 要想取得反客为主的局面:第一步要先取得客位;第二步要善于乘虚而入;第三步要站稳脚跟;第四步要掌握大权;第五步要摇身一变成为主人。稳步依次而进

三十六计——败战计

31. 美人计

📕 %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慧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沦丧,兵士颓废消除,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敌人,就可以顺利地保存自己
  • 简而言之,此计就是用美女诱人的计策。
  • 但美人只是外因。还需要内因才可以起作用。所谓的内因则是对方接受美人后沉迷于酒色不理政务,故此要投其所好。
  • 要相机取事,美人计只是辅助手段,主要目标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堡垒,需要积极创造或寻求其他方式来消灭敌人。

32. 空城计

📕 %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兵力空虚时,愿意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强刚的敌人,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
  •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己方缺乏兵备而故意表现出不设兵备道样子,给敌方制造错觉,从而惊退敌军的计谋。后来泛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 在敌盛我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对方主帅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对其展开心理战,这样才有脱离险境的机会。
  • 但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主动权和机遇掌握在对方手里。因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此计。
  • 同时,也不宜重复、多次使用。其奇巧之处在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因时、因地、因人,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33. 反间计

📕 %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 在疑局中再布设一层“迷雾”,顺势利用隐蔽在自己内部的敌人间谍去误传假情报,这样就不会因有内奸而遭受损失。
  •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来多泛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 要想除掉敌军中的关键人物,可以采用挑拨离间的方式,假借敌人之手将其除掉。
  •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以假骗敌,诱敌上当,才是本计的真谛。
  • 离间与反间是不同的计策。离间是使敌人自相怀疑和猜忌,反间是使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

34. 苦肉计

📕 %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人们通常不会自我伤害;如果受了伤害,大家就会认为是他人所为。因此,假若我方以假为真,以真为假,就会使敌人信而不疑,这样,我方的计谋就得以实施了。这就像对待天真的孩子,只要顺着其性情逗玩,他就会相信你一样。
  • 它指的是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敌人的信任,从而实施反间的计谋。
  • 在现代经商中,经营者也利用“苦肉计”,对自己不合格的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
  • 但也要注意,若瞒不过他人,反而“陪了夫人又折兵”

35. 连环计

📕 %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 当敌方兵多将广时,不能够硬拼,要想方设法使其互相制约,以减弱其势力。因此,只要将帅指挥恰当,就会像得到神明的相助一样。
  • “连环计”本意是环环相扣,互相呼应的一组计策。而此计的关键在于使敌人“自累”

36. 走为上计

📕 % 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 在面临强大的对手时,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退却。退却待机就不会遭受祸患,也没有违反正常用兵的法则。
  • 计名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为败局已定,无法挽回,唯有退却,才是上上之策。
  • 用在军事上,指的是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
  • 对于敌方全胜的态势下,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
  • 此外,此计也可以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谋略,如果自己身处的形势不利,就选择退却、逃避,这样不但可以保全自己,有时还会使自己获得更多好处。
  • 在从事商业活动,要有止损意识。一旦发现自己所在的行业呈现败象,就要果断调整投资方向,保存财力,以图找到新的剩菜之路,走向辉煌。
  • 智者应知进知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根本。“走”并不是一味逃跑,是在认清自身劣势下进行的战略调整,保存、积蓄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争取更大、更全面的胜利。
  • 注意,“走”是一种撤退,是有计划、有序的;而败退和逃跑则是无序的。